查看原文
其他

老街情怀,闵行这些老街哪款戳中你心?

点击蓝字关注👉 闵行报社 2019-03-29

闵行报社

置顶公众号,闵行人必备

闵行报记者 李逸 毛海萍

通讯员 吴麟怡 | 文  


说到老街

召稼楼、七宝古镇名声远外,而许多年前,隶属于闵行(上海县)的老街也不少,如今依然犹存:颛桥老街、杜行老街、荷巷桥老街……林林总总,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各有千秋,各展风采。


的确,一个街镇总有那么一两条让当地人津津乐道,藏满温情和琐碎记忆的老街。新有新的游法,老有老的味道,最主要这些闵行老街都蕴藏着文化,今天一起走进这些充满人情味的闵行老街,一起寻找散落在闵行的老街韵味。

1

召稼楼——赏玩中品味历史


有诗颂曰:

“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

此处描写的便是已有800年历史的召稼楼。

   

召稼楼位于浦江镇的召稼楼古镇(浦江镇革新村内),其起源于宋末元初,历元、明、清三朝。从2006年开始,经过5年更新重建,于2010年与上海世博会同期开放的召稼楼,迄今已获得几乎所有传统村落可以得到的荣耀: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最美乡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召稼楼的叶宗行纪念馆、秦裕伯纪念馆、秦怡艺术及电影展示馆、广智学堂故址、机云亭大家都不陌生,但今天小编要介绍点不一样的。

   

 礼耕堂  


经历过300多年风雨的“礼耕堂”,就是召稼楼遗存至今、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凡价值的重要建筑群。


礼耕堂原是召稼楼大族奚氏的宅第,得名自家传古训:“诗礼继世,耕读传家;仁礼进取,励志养德”。这典型徽派建筑群始建于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坐北朝南、共分五进,总计有房138间,其中平房98间,楼房上下各20间。诸多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厅礼耕堂,重檐高敞,飞檐雕梁,布满三雕(石、砖、木),典雅端庄。建筑四周建有庭园,青石红花、花木扶疏、曲径通幽,工程规制严谨、制作极其细腻。

   

不见“朋寿园”


召稼楼还曾有过许多私家园林,其中不乏典范珍品。“朋寿园”就是一例。


 “朋寿园”因园中以朋寿假山石为主峰,故而得名。此园设计精巧、秀甲沪渎。原址位于今闵行区杜行乡召楼鹤坡塘东,“占地40亩,有峰峦岩岫72座,亭台馆榭13所,桥梁谷洞21处”。园中假山石“朋寿山”上,镌刻有《明日歌》作者、名士钱鹤滩的题书。园成之时,谈田自已作文为记,又撰有《朋寿山百咏》,并时时邀请宾客,一起在园中赋诗饮酒为乐,供父亲乐享天年。后迭遭变故致园废文佚,唯有朋寿石犹完好存置于闵行区群艺馆,供远近游人在赏玩中倾听历史。




地点:沈杜公路2059号

交通:地铁8号线沈杜公路站下,换乘闵行10路、175路公交车可达

门票:免费(礼园门票:20元/人,每月第二周星期二免费开放)


2

    七宝老街——城市里的随意游走


七宝古镇是离市区最近的古镇,其老街的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明清建筑风格,斑驳陆离的墙壁,雕梁画柱的房屋,很是让人迷醉。虽说相比其他古镇,其规模比较小,但还是很适合来此随便逛逛,感受江南古镇风情。老街两旁大多是二层楼的仿明清式建筑,红墙黑瓦,白木门窗,狭长的街面上铺着青砖石板,很有韵味。



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

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

传统风情浓郁的老街广场气度不凡

带着相机,随便拍一张都是海报级的美照!



汤圆、方糕、拆蹄、海棠糕

七宝羊肉、老街臭豆腐......

小吃多到眼花缭乱

新春美食第一餐,来这儿准没错!




QI BAO TANG YUAN


七宝汤团有着一块“金字招牌”,肉是鲜的,油而不腻;菜是嫩的,透着碧绿。除了有常见的鲜肉、芝麻、豆沙口味汤团,还有荠菜、紫薯、花生及枣泥等口味的汤团可供选择。


七宝老街汤团店

地址:南大街26号(近富强街)


QI BAO FANG GAO

七宝方糕也是实打实的好滋味,点缀的只是些辅料,最精华的味道其实早已陷在这方寸糕点之间,带上一块回家与亲友分享,这才是浓浓的过年好滋味。


七宝方糕

地址:南大街14号(近富强街)


HAI TANG GAO

海棠糕历史可谓悠久,创制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后逐渐成为上海一代汉族糕类小吃之一。海棠糕香甜可口,尤其是刚出炉的时候,咬上一口,脆脆的焦糖混合松软的面饼撩拨味蕾,满满的幸福感!


七宝海棠糕

地址:南大街16号(南大街桥下方)


QI BAO YANG ROU

七宝羊肉一般多为红烧、酱卤或白炖做法。带皮儿同吃、膏脂浓厚,入口即化,配上一杯温黄酒,口味更正。


JIANG LU 

爱吃卤货的,看看这浓油赤酱的美味,怕是已忍不住了。这浸透了卤汤味道的蹄膀,想想就口水快要忍不住了。还非常自信地挂上“老街第一好吃”,可见其口味不一般。


景点钟楼——氽来钟,它铸于明朝永乐七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钟高1.9米,直径1米,壁厚9厘米,重达一吨。棉织坊——里面介绍的是当时七宝发达的棉纺织业盛况以及棉纺织布的工艺流程。皮影馆——早在一百多年前,七宝人毛耕渔从浙东将皮影艺术引入七宝,经过几代传人的努力,从造型到演出剧目,从音乐到唱词念白,都融合了七宝地方文化的特色。张充仁纪念馆——砖木结构庭院式二层楼明清建筑。收藏陈列着张充仁先生的雕塑作品绘画实物和相关书报照片等珍贵资料400多件。其他景点还有:老行当、蟋蟀草堂、吴颐人艺术世界、水月堂唐卡珍藏馆。


地点:青年路

交通:地铁9号线直达七宝站

门票:免费。景区内景点门票:联票30元,单景点票5—10元不等

景点开放时间:8:30—下午5:00(张充仁纪念馆目前馆内整修,闭馆中



3

颛桥老街——老街茶馆,听老人讲故事


颛桥老街,和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老街有着许多不同,这里没有浓厚的商业味,也没有熙攘的观光人潮,它只有未经开发的原始状态,甚至看上去还有些破破旧旧。这里老屋新宅交错,民居商铺间杂,有着迷宫般的巷道和热闹的集市。

   

颛桥电影院


2017年初上映的电影《乘风破浪》中有一幕一定让颛桥人印象深刻,剧中的一群兄弟好友走进了颛桥电影院,这不免勾起了几代颛桥人的回忆,想念电影院曾经的辉煌。



如今走入颛桥老街,来往车辆稀疏,而颛桥电影院依然伫立,只是不再营业,大门口的“颛桥电影院”几字也不知去向,只是饱含着过往的温暖,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颛桥镇原先并没有成“镇”,而叫颛桥人民公社。据颛桥志记载,颛桥电影院前身是公社礼堂,于1975年动工建造,直到1978年落成。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座位1350个,1980年5月1日起颛桥公社与上海县电影管理站合办成为电影院。如此大的规模在当时已经算电影院界的“小霸王”了。到了后期,除放映电影外,还有市区和外地的剧团前来演出越剧、沪剧、曲艺、歌舞等戏曲。


饱含青春的回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消遣,电视机更是稀罕物,最大的乐趣便是看一场电影。当时在民间流行这样的说法:“切好夜饭看电影”,看上一部电影那可得开心好几天。在郊区鲜有电影院的年代,颛桥电影院迎来了属于它的巅峰时代。



今年颛桥电影院即将跨入40岁,兴盛或没落,都是时代的烙印。如今,通过手机就能网上购票或在线观影,颛桥人看电影的地方也变多了,电影的技术也愈加发达,但不变的是对电影院的那份情怀。


颛桥老茶馆


颛桥老茶馆在北街的尽头,原是一座名为“永宁庵”的庙宇,只是还未觅得历史故事。老茶馆进门处第一间被隔成了棋牌室,如果没有老街人带路,可能也就错过了。往里别有洞天,仿佛时间在此定格。约有三间门面大小,条桌六七张、一盒铁制茶格都是有年头的老货了。房梁上“坚持改革、搞活经营”的匾额落满灰尘,提款处的小字“颛桥供销社”更是黯淡难辨。

   

情怀&怀旧


 “这以前都属于供销社,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开始……”喝茶人讲起了颛桥老街的老底子故事。那个年代,清早三四点,周边的农民便挑着从自家田头采摘下的菜,聚到此地花几角钱喝上一杯早茶,待到五六点钟动身,再到老街上卖菜。11点敲过,茶馆迎来第二波茶客,10点多吃罢午饭的人在这个点踱进来开始喝起下午茶。


老街范围:东到沪闵路,西到中沟路,南到颛兴路,北到六磊塘

老街茶馆: 喝茶2元/位



4

杜行老街——大族遗风,文脉余温


杜行老街,又名杜家行,许多人并不熟悉,因为它所在的浦江镇相对偏远,其实杜行老街源自名门望族,颇有文脉渊源。明代晚期,担任过工部尚书的杜士余一家世居于此,从而形成了集镇,得以杜家冠名。清光绪四年(1878年),杜行设乡。1950年6月划归上海县,期间经历了区、乡、人民公社之演变,1984年3月杜行乡人民政府建立。1993年11月撤乡建镇。2000年10月,并入闵行区浦江镇,杜行镇(乡)之建置成为历史。


独具特色的建筑


传统的杜行老街西距黄浦江仅1公里,古时水运交通便捷,这也成了后来一些实力人家落地安家的原因。现杜行老镇保存完整东、西、南、北、中街, 就残存一些知名的老房子。除此之外,杜行老街还保留着一些独具特色的老屋建筑和景点。比如张家宅院、长寿禅寺等,也是相当有价值的老街遗存。



杜行北街5号有个理发店,店里几乎没装修过,杂乱地放置着剪刀、吹风机、毛巾、热水瓶等理发工具,店里唯一的座位,是儿时记忆中黑白相间高级理发櫈,黑色皮,白色的扶手,老板打趣地说:理发请往里走,一张半大团结。老街改造前,快速地按下快门,留下影像。



老街理发店门口便是一座名为“三号桥”的石拱桥,危桥修复工程虽在桥身上架上了金属护栏,拱桥旁沿河畔的老房子在夕阳余晖下显得尤为可贵。


老街范围:东到浦锦南路,西到滨江道西侧,南到放鹤路,北到张行路

老街理发馆:理发修面15元/位


5

荷巷桥——传统村落的乡间余音


荷巷桥是全国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地跨马桥镇的彭渡、同心两个行政村,是一处颇具古朴风情的江南古村--彭渡村传统村落(也叫作荷巷桥传统村落),得益于旧时老镇上有座规模不小的货运码头,每天均有来来往往的船只穿梭在柳条港上,秋收之后粮商云集,东西向老街上是人流不息的商市,典当行、药材店、烟纸店、布庄、酒楼……大小茶馆多达7家之余,也可见其旧时的热闹程度。



这是一条有着明清风格的老街,但却比上海古镇的道路更为宽阔。与沿街贩菜的村民聊天得知,原因镇南有小溪荷叶田田,得名荷溪镇。老街兴起于清朝嘉庆年间,逐渐改称荷巷桥。村落内分布有4处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金氏宗祠、同心村金家住宅、顾言故居、金庆章故居)和多处历史建筑。



金氏宗祠是一栋老式古宅,是晚清外交家金庆章在老镇西侧创办的金氏义庄,以行善事为义举而享誉江南。如今的金氏宗祠虽显破旧,但从墙体外保存完好的雕花梁木和砖雕门楼,依稀能感受到当年的恢弘与风采。马桥镇已启动金氏宗祠的修缮工作,不久老宅将重新焕发生机。




荷巷桥从东至西虽只有几百米,住户也只剩下寥寥二三十户,但街深巷尾还是那么淳朴与亲切。上了年纪的老人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村心的老亭则成为了他们唱沪剧、拉家常的最好去处。傍晚集中在村中心的老亭子旁乘凉,空气中飘散着旧时的味道。


老街范围:西到汇江路,南到江川路,北到东川路。

金氏宗祠:目前已启动老宅修缮工程,不对外开放。



穿行于各条闵行老街,

是寻找儿时,

更是重拾一段记忆,

总让人联想到童年、故乡这些概念。

老街竟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种亲切的依托。

虽为采访而来,

但在我们眼里什么都是熟悉而新鲜的,

只是这样的机会还有多少?


猜你喜欢



在闵行为何情愿“剁手”?制造如何变“智造”? 区委书记朱芝松如是说


剑川路商务区综合体揭开面纱,购物、创业、文化设施齐聚于此


闵行近50条公交线,不用投币或刷公交卡也能乘坐了!


闵行5位区管干部,正在提任前公示!


鸿茅药酒是否“广告史劣迹斑斑“,闵行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附判决书)


闵行文艺一日游!交大和华东师大校园内,有那么多“吃喝玩乐”好地方


(本期编辑  李逸 毛海萍 汪秋倩 张金月 谢攀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